当前位置:

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redcloud 2014-04-22 08:39:21
时刻新闻
—分享—

陈文浩

(2014年4月12日)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集中解决“四风”问题。执行力不强是我市“四风”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它已经严重影响到党委、政府的公信力。市委认为,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非常重要和紧迫,是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解决的大问题。

  一、革命领袖和历届中央领导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执行落实高度重视

  从共产主义的老祖宗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到我党历届中央领导,都十分注意并高度重视执行落实的问题,并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第一,力戒空谈,多干实事,反对官僚主义。为政之要,贵在执行落实。马克思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和卡尔·海因岑》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它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列宁针对俄共革命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鲜明地指出:“少讲空话,多做实事。”“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如果说有什么东西会把我们毁掉的话,那就是共产党员成了官僚主义者。”毛泽东同志指出:“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本事,他的责任就在于替人民群众当传达员,把大家的意见和反映的情况加以分析、研究和总结,作出正确的决定。然后,又将党委的决定传达到群众中去加以贯彻执行。”“如果脱离群众,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农民就要打扁担,工人就要上街示威,学生就要闹事。”邓小平同志提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

  第二,执行落实重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毛泽东同志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949年3月,他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对如何抓好党委会工作讲了12点意见。如:“党委书记要当好班长;要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不懂得和不了解的东西要问下级;要抓紧;要做到胸中有数。”1962年11月,邓小平同志在《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中指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江泽民同志指出:“各级领导同志更应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求别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第三,一切工作关键看结果。抓落实、重结果、看实效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和优良作风。邓小平同志为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问题,提出了著名的“黑猫白猫论”:“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允许通过一切形式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1992年在《南巡讲话》中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江泽民同志反复指出:“要落实、落实、再落实,这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关键环节。”胡锦涛同志一直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的良好风气。”

  第四,重视落实、一抓到底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理念。面对“四大考验”“四大危险”,十八大以来,中央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高度,对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提出了系列要求。他强调:“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落实是领导工作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为民务实清廉,切实转变作风,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敢作为、勇担当,言必信、行必果。”“真正做到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不折腾,不反复,切实干出成效来。”“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抓落实,一定要防止虎头蛇尾。目标确定了,任务明确了,就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政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把从严管理干部贯彻落实到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当干部就必须付出更多辛劳、接受更严格的约束。”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指出:“要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作为切入点,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全国“两会”期间提出了“三严三实”的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要求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努力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重温革命领袖和历届中央领导对执行落实的论述,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永州实际,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第一,提升执行力始终是执政兴市的重要基础。全市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最终要靠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来保证。我们必须把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任务,下决心、下力气抓好。第二,提升执行力是提升永州软实力的核心所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一个地方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地方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干部队伍执行力是最核心的软实力,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发动机,是将各种硬实力、软实力转变成硬支撑的转换器。第三,提升执行力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检验执行力高低的标准。干部队伍执行力在某种意义上是作风问题,是“四风”问题,“四风”问题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不讲后果、不讲结果、不讲效果、不讲质量。提升执行力就是要通过解决干部作风问题,进而从根本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第四,提升执行力是对干部的基本要求。服务群众是我们每一名干部的宗旨,推动发展是我们每一名干部的责任。执行力是搞好服务、推动发展的手段,没有这种手段,一切都会落空。

  在学习领会革命领袖和历届中央领导重要论述的同时,我们也要善于吸纳古今中外丰富的执行思想、智慧和经验。一是重执行。孔子在《论语》中提出:“言必信,行必果。”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执行”思想。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指出:“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意思是如果执行力不强,再正确的决策、再完善的制度、再中肯的意见,也达不到预期目的。世界著名企业家比尔·盖茨说:“在未来的10年内,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就是执行力。”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也说过:“一位领导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管理学中的格瑞斯特定律指出:“杰出的策略必须加上杰出的执行才能奏效。”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往往比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更有效。二是重结果。老子《道德经·第六十三章》讲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事业成功都是一步一步累积起来的,必须从最容易最细小的地方执行到位。成语“令行禁止”,讲的是律令一旦颁行,就要马上生效执行,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很快取得立法者所想要的结果。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三是重责任。《致加西亚的信》的主人公美国士兵罗文,在不知道具体送信地点的情况下,只身进入险象环生的古巴丛林,忠于职守、不畏艰险,最终完成了总统交代的“把信送给加西亚将军”的任务,成为西方关于执行力的经典故事。

  二、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分析症结

  当前我市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总的来说在逐步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逐步提高。但存在的问题相当突出,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相当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执行方面的问题集中体现在四个方面:

  1.不执行。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的干部对三令五申的事,充耳不闻,无动于衷;或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当面说好、背后“放炮”;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我行我素。制度在一些单位成为空喊的口号、挂在墙上的标语。比如,中央、省、市对大操大办酒宴早有规定,但时至今日仍然有人顶风违纪。又如各级早就有不准截留、坐支、私分罚没款的规定,但每年仍然有这类案件发生。二是找借口找理由,不执行。有的干部在执行决策的过程中相互推诿扯皮,不执行。有的对会议决策的事项、领导指示批示交办的工作满口应承,背地里却一拖再拖,或只受理、不办理,事情暴露后又找理由、摆困难、讲原因、推责任。布置任务之后,当面并不反对;领取任务之后,束之高阁;领导不催问,这些事情就不了了之;领导过问了,找几条理由简单对付;如果认真起来,往往说政策、体制方面有障碍。很多工作部署后没有反馈,更没有执行。三是不讲信用,承诺不兑现。有些轰轰烈烈签订的招商引资合同兑现不了,因为一开始就没有考虑要兑现。招商引资上的形式主义表现在只管签合同,不管后续跟进,不管落不落实。出台的文件、纪要不落实,有的在群众面前表态不算数。有些问题虽经多次处理,但久拖不决。项目要落地,关键看土地。从国土部门每周反馈的信息看,很多项目还悬在空中。所有项目落地涉及到最大问题是征地拆迁。一旦征地拆迁遇到麻烦,有的干部常常就绕道走了。很多项目推进不了,就是因为征地拆迁没到位。新官一定要理旧事。困难摆在那里,必须尽快去解决。

  2.乱执行。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利的执行,无利的不执行。有的单位仍存在“股长”“科长”现象,有人情、有好处,不能办的事照办;没人情、没好处,该办的事也久拖不办。“股长”“科长”现象的存在,关键在于局长没有抓好管好这支队伍。二是欺上瞒下,违反政策。有的在项目审报过程中弄虚作假,不公开不透明;有的甚至在资金拨付过程中雁过拔毛。三是滥用权力,中饱私囊。少数干部自由裁量权大,变相下达创收指标,把执法、办案当成创收手段。少数干部为谋求私利,不择手段地将自身权力扩大,侵害群众利益。

  3.慢执行。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拖拖拉拉,效率不高。有的干部“衙门作风”根深蒂固,爱好“耍权威”,不严格落实“一次告知制度”,或对申报资料吹毛求疵,故意刁难,让办事者来回跑补充申报资料,导致一天能办好的事拖一周,一月能办好的事拖几个月。本来能马上办的事情,有的习惯于“等一等”、“看一看”、“拖一拖”,“研究一下”或“请示一下”。另一方面,各自为政,互相扯皮。有的执行政令以部门利益为出发点。对党委、政府部署的工作,有利的就争,麻烦的就推,合口味就办,不合口味就拖。有的表面上答应得很好,但就是没有实际行动。

  4.软执行。本质是执行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一是只管做了,不管做好。有的没有“工作必须做对做好做到位”的意识。有的满足于开会部署了、文件下发了、程序走过了,但不问结果如何,质量如何。在他们心中,有了这些形式,有了这些程序,就算完成了。其实是做了但做得不好,努力了但不够得力。执行了没有执行到位,有时效果更差,负面影响更大。二是吃得不透,照搬照抄。有的不善于独立思考,喜欢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习惯于以传统思维想问题、办事情。安于现状,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满足于当“太平官”、做“太平事”,甘当“复印机”、“传声筒”、“二传手”,上级布置跟着布置,上级开会跟着开会,生搬硬套。这些人对上级的精神吃得不透,因而人云亦云;对实际问题吃得不透,因而找不准解决问题的钥匙。对政策不熟悉,碰上问题如果认为是“硬骨头”,就放下来,后面的人跟着绕道走,变成了“老大难”。三是浮于表面,不敢碰硬。有的工作浮在表面,不愿意深入基层、深入到实际工作中去,更不愿到矛盾突出和情况复杂的地方去。有的怕困难,怕惹事,求稳怕乱,不敢碰硬解决棘手问题,能推则推,多年矛盾化解不了。四是花拳绣腿,应付交差。有的在执行过程中,喊大而空的口号,耍花拳绣腿,不谋做事,只谋做“秀”,重“唱”功、轻“做”功。有的完不成招商引资任务,就把以往的项目拿来凑数,搞假签约、假开工。

  出现这些现象,主要在于我们自身的问题,特别是在作风上的种种不足。

  一是世界观出现偏差。很多政策、文件执行不到位,表面上看可能是决策脱离实际或干部没有责任心不敢担当,根子还在于世界观不正,私心杂念作怪,心中没有群众。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态度,是总开关,无时无刻不在支配着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为。解决世界观问题,就是解决要不要执行的问题、愿不愿执行的问题。平时可能觉得世界观无所谓。而一个人一旦出问题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世界观在起作用。世界观是管方向的,自动调整把握人生的方向。世界观是管方法的,对待一些事情究竟怎么思考,世界观能够帮我们解决。世界观也是管人生的,是管一辈子的,它告诉你应该做什么,应该不能做什么。执行力不强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世界观的问题,是价值取向问题。同样的工作任务,不同的人去做,往往出现不一样的效果,根本上在于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团队的世界观的不同。如果世界观问题没有解决好,没有内在动力去执行,就会出现不执行、乱执行、慢执行、软执行等不良现象。权力是谁给的?是老百姓给的。我们应该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唯物辩证法。

  二是思想解放不够。当前,党员干部执行力不强问题,很大原因在于思想不够解放。一些人嘴上说思想解放,骨子里怕思想解放;一些部门抽象地赞成思想解放,具体地反对思想解放。有些人跳不出地域圈子、跳不出部门圈子、跳不出人际关系圈子、跳不出惯例圈子、跳不出环境圈子。“跳不出”,说到底是一个利益问题,是跳不出个人利益和少数人利益,这就严重影响着干部队伍的执行力。一些党员干部怕被告状、怕被抓小辫子、怕被舆情炒作、怕群众上访,因而在执行中,不敢碰硬,不敢担当。有的对基层出现的难题、群众反映的问题,不去研究解决,不敢拍板定夺,只是一级转一级,一转了事;一些部门和干部之间缺乏沟通,不相互配合,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遇到难事往往是“踢”字当头;有的党员干部满足当太平官、守摊子、保位子,怕承责任,怕担风险,遇到矛盾绕道走、碰到困难往后退,安于现状、庸懒散软。

  三是“四风”问题干扰。作风问题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执政基础。作风问题主要是“四风”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市十分突出。在形式主义方面,不讲结果、不讲质量、不讲效益,在执行过程中阳奉阴违、表面应付,不执行、假执行,弄虚作假。在官僚主义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乱决策、乱指挥、乱拍板,当官做老爷,决策的事情下面没办法落实,最后只能用弄虚作假的形式主义应付官僚主义。官僚主义与形式主义有因果关系,上面搞官僚主义,下面就搞形式主义。从而造成干群关系紧张,老百姓不相信党委政策。执行力往往在于环境。一个诚信的环境、一个公平的环境,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老百姓相信我们,我们干事就很顺。老百姓不相信我们,干事就非常难,更谈不上执行力。在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方面,表现为贪图享受,得过且过。碰到执行困难多、难度大的政策制度,碰到要破解的“老大难”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推磨打转。

  四是能力素质不够高。政策制度是由干部来执行的。执行者的素质高低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政策制度执行效果。当前,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面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最考验领导干部勇气与智慧的,就在于能不能执行到位、会不会解决“难处”。一些地方的征地拆迁、环境纠纷引发的上访或群体性事件,无不反映出一些干部见事迟、反应慢、缺少底线思维的问题。有些乱决策、不科学决策,源于决策者的能力和见识不足。有些工作推不下去,没有应有的质量和效果,在于一些干部缺乏战略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缺乏认真思考和对上级决策的准确理解。在操作上没有路线图、时间表,经常感到落实是老虎吃天,不知道如何下口。往往在执行过程中扰民、失民,很多好政策、好制度得不到很好实施,很多好事没有办好。

  五是制度不够完善。一些制度政出多门,面对众多相互制约甚至冲突的制度时,有些执行者往往从自身利益角度做出取舍,这必然导致制度公信力缺失甚至正确的制度难以执行。比如说很多奖惩制度最后没有到位。对执行不力的人往往是不问责、不追究、不惩处,坏的不臭,这样会助长他们工作的消极性;对有效执行的人不褒奖,好的不香,会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导致做多做少一个样,工作没有冲劲,执行力不断下滑。现在有很多制度由于设计上的缺陷,最后沦为摆设,失去应有的约束力和公信力,不能执行下去,导致一些地方作风不良现象屡禁不止。这些需要全面深化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六是领导示范不到位。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古人有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可以看出,领导带头作用对执行力的影响很大。当前,很多决策、政策制度执行落实不到位,很大一个原因就是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不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个别“一把手”不愿顶真、碰硬。个别“一把手”在利益的驱使下,以“创造性执行”为借口,执行政策制度时自我取舍、断章取义;有的别出心裁另搞一套,以强调单位特殊、人员特别为由,绕开制度;更有甚者制定了有利于自己的“土政策”,以“约定俗成”或“潜规则”代替规章制度。凡此种种,都严重影响了有效执行。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改革的导向。查找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剖析问题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良方。我们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结果导向,实现干部队伍执行力的大变样。

  三、坚持改革创新,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

  提升执行力必须打好组合拳,多管齐下,久久为功。

  (一)提升执行力必须有机融合自觉力、思考力和落实力

  现实生活中,完成同一项工作,有的人积极主动,有的人却消极应付;有的人得心应手,有的人却半途而废;有的人完美无缺,有的人却差强人意。为什么?《执行重在到位》这本书能给我们一些答案。这本书虽然是针对企业而言,但对党政领导干部同样有用。书里提出了这样一个公式:执行力=自觉力×(思考力+落实力)。自觉力是指执行的主观意愿强度;思考力是指正确的思维能力;落实力是指执行到位的能力。其中,自觉力具有“乘数效应”,能将另外两种力产生加倍放大的效果。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要善于将干部队伍的自觉力、思考力和落实力有机结合起来。

  1.把好“总开关”,增强自觉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开关”关乎思想源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党员干部的作风状况和行为方式。自觉力来源于“总开关”,决定着想不想干、愿不愿执行的问题。主动负责或被动应付,效果大不一样。把好“总开关”,增强自觉力,关键要做到:一是强化群众观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我们党对待群众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增强执行的自觉性、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条件。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才能在感情上关爱群众,在行动中服务群众,真正把群众当亲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搞决策、干事情始终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对符合群众意愿、增进群众福祉的,必须毫不犹豫、马上就办;对违背党的宗旨、损害群众利益的,必须及时制止、坚决纠正。这也是我们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解决干部自觉力问题,解决世界观问题。二是强化忠诚理念。忠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政治优势和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没有对党、对人民、对事业的无限忠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法贯彻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求就会变成空中楼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只能成为空想。在忠诚理念的支撑下,一定要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要把这种自信变成自觉。作为共产党员,要自觉忠诚于党;作为公民,要自觉忠诚于国家;作为干部,要自觉忠诚于职位。三是强化担当精神。这是增强自觉力的关键。中国人历来就有担当精神。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长卷中,勇于担当的仁人志士史不绝书: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爱国诗人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王阳明身体力行“知行合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更是发出了“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号召。敢于担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登高而疾呼:“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主动承担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解放、自立自强和伟大复兴的光辉道路。当前,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党员干部更要有干事创业非我莫属、开拓创新舍我其谁、攻坚克难用我必胜的豪迈情怀,敢于挑重担,自觉解难题。

  2.认真学理论,增强思考力。思考力就是思维能力、思维方式,或者说思想方式。思维能力越强,决策就越正确,对决策的理解越准确,执行就越到位。如何提高思维能力?一要加强学习,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学习,首先学哲学。古人说:“学者非必为仕,仕者必为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其中学习被摆在第一位。党员干部学理论、学哲学,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唯物辩证法。辩证是什么?辩证就是智慧。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学习唯物辩证法,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学会全面而不是片面、联系而不是孤立、运动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通过对联系和发展规律的研究和把握,培养辩证的思维方式,使自己的思维多一点深刻、少一点肤浅,多一点全面、少一点片面,多一点远见、少一点短视。这样,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的系统性、预见性、全面性就强,执行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讲执行力,一般讲具体执行的能力。在具体执行之前,首先要“三思而后行”。要进行辩证思维,要认识到思想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运用辩证法。他曾提出要具备四种思维,即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这四种思维,归根到底都是哲学思维。党的领导干部首先要有哲学思维。习总书记在强调辩证法的时候,更多的是强调现实针对性。比如,对待问题要一分为二这一方法,习总书记说,“领导干部要辩证地看待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情况和问题,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困难的一面;既要看到其中的机遇,又要看到其中的风险;既要摸着石头过河,又要注重顶层设计。”对照工作要分清主次这一方法。他说,“搞改革要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对待透过现象找规律这一方法,他说,“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就是从实践当中去获得真知。同样,顶层设计也是找规律,是更加自觉地把握改革开放的规律性。”总之,无论是一分为二还是分清主次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都是源于哲学的矛盾分析的方法。习总书记提出这四种思维,战略思维是第一个层次,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是第二个层次,底线思维是第三个层次。什么是底线思维?简单讲,就是明确干事的边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总书记讲了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管方向的。第二句话是逐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是具体操作的事情。第一句话就是底线思维,不容讨论。在把握当前经济工作的总基调方面,要稳中求进,这也是底线思维。“稳”就是保底线、保民生底线,发展速度应该在合理的区域内去掌控,这就是边界,实现稳中求进、稳中求好、稳中有为。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60项改革。改革是项系统工程,既要胸有全局,又要分清主次、大小难易。要坚持两点论、重点论,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牵住“牛鼻子”,找准问题的关键点,加紧突破。要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做到坚决与坚定。马克思曾断言:“只有从相互矛盾的论断中才能得出历史的真实。”在改革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单靠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难以解决,需要对以往的思维模式、体制机制加以改变。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顺应时代大潮和实践发展的变化要求。要呼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坚定地、不失时机地大胆改革。同时,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有质的规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少时间也不能改,必须坚持走自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就决定了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在城市建设上我们根据永州的实际情况,以大家更能接受的、更能引起共鸣的、老百姓最迫切的创“国卫”为主抓手,以“一创”带“多创”,突出重点带动其他。这体现的就是辩证的思维、哲学的思维。思维就是力量。世界上存在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在某种意义上讲,精神力量要超过物质力量。思想是公共产品,马克思哲学思想也是一种公共产品。我们经常讲“事半功倍”,就是融入了正确的思维,用了正确的方法。为什么“执行力=自觉力×(思考力+落实力)”?就在于思想的力量具有放大作用,具有乘数效应。二要正确思考,谋划决策。正确的决策是提升执行力的基础。决策正确,执行起来事半功倍;决策不当,执行下去事倍功半,甚至南辕北辙。正确的决策思维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是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维,即决策的方法要科学,要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评估论证。其二是民主思维,即决策要民主,广开言路、广集民智、广纳良谋,以“最大公约数”的方法凝心聚力、形成共识。其三是法治思维,就要把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贯穿决策的全部过程,涵盖决策的各个方面,决策的主体、程序、内容、实施及监督都要依法。只有把决策建立在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决策才能更加符合实情、更加科学有效、更加便于执行。三要准确理解,有效执行。决策作出之后,执行中对决策的理解尤为重要。制造同一种产品,有优等品、合格品、次品和废品之分,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工人对产品设计的理解不同。党员干部执行决策也是如此,执行之前必须准确理解决策的目标是什么,完成目标需要运用哪些方法、手段。实践中,党员干部必须解放思想,用创造性思维执行决策。别人干不成的事你能干成就是解放思想,遇到困难时你能突破瓶颈就是解放思想,思想不统一时你能突出重围就是解放思想。在工作中准确地把中央精神与本地、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制定出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落实方案与实施办法,使执行更加到位、成效更加显著,发挥执行力的最大活力和最大效益。在执行中,很多方式、方法都来源于准确理解,来源于正确思维。

  3.造好“船”和“桥”,增强落实力。执行要到位,方法和能力很重要。拿破仑说过:“任何出色的战争都是讲究方法的战争。”方法对执行就好比过河的船和桥一样重要,毛泽东同志曾经讲过:“我们的任务是过河。过河就必须要有船和桥,那么我们讲方法就是要解决船和桥的问题。”一要提高现代治理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干部的治理能力包括把握全局、依法行政、攻坚克难、改革创新、调查研究等各方面的能力。各级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越高,治理能力就越强,执行就越到位。二要细化、量化目标任务。细化就是对达到目标的步骤、时限、方法、措施逐个罗列,把执行中可能会遇到的“变量”和“意外”等各种可能性都考虑进来,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充分。量化就是把具体目标定量化,将一个大的目标分解成数个小目标,明确到每个人身上。目标越细化,执行越轻松;任务越量化,操作越容易。三要时时处处掌握主动。习惯于等待、观望,依赖和侥幸心理严重,工作就会始终处于被动局面。要经常对照自己的岗位找差距,对照工作的标准找不足,对照上级和群众的期望找改进,对照出现的问题找方法,这样才能改变“事事被动”,做到“处处主动”。四要不找借口、不找理由。在落实执行的过程中只讲怎么做,怎样把它做好,不找任何借口。接受工作任务之后,不能等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才去做。越是讲条件、找理由,越会觉得事情难办,能做好的感觉做不好,能做成的感觉做不成。要想办法主动做,只要精神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五要埋头苦干与抬头巧干相结合。要改变过去的用旧观念考虑问题、用老方法解决问题,只管低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的做法。要善于向先进学习、向实践学习,多想办法,抓住要点,少走弯路,打开局面。

  (二)提升执行力必须切实解决“四风”问题

  执行力的问题,本质上是干部队伍的作风问题,核心是“四风”问题。“四风”顽症不除,执行力就很难提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解决“四风”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借力而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改作风的实际成效提升干部队伍执行力。要以作风建设的小切口,打开越来越大、越来越深的工作面。

  一要开门反“四风”。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反对“四风”,必须做到公开透明。有“病”不可讳疾忌医,干部身上有没有“四风”存在,群众的眼睛最雪亮。“求医”于基层,“问症”于群众,才能听到真话;全方位、多渠道听取意见,方能找准症结,对症下药,方能让群众感受到我们党切实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诚意和决心。“开门”,就得向所有群众敞开方便之门,以吸引更多群众参与进来。

  二要边学边查边改。边学边查边改,前提是要真学实学深学,把握精髓。党员干部要做到正风先立学、治弊先醒脑,紧密联系国情、省情、市情实际,联系当前改革发展稳定的实际,联系个人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来学习,广泛开展讨论式学习、调研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找准存在问题和差距的思想根源,用端正的学风引领和促进作风的转变。边学边查边改,关键是要“边查”。查,就是查摆问题,查所在地区、单位的问题,查个人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存在的问题,重点查贯彻群众路线、为民办实事方面存在的问题。各级党员干部要对照中央颁布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和《反“四风”改作风须知》规定的99件不能做的事进行检查。边学边查边改,最终要落足到“改”。学深学透了,查到了问题,看到了危害。不能把问题掖着、藏着、拖着,要立说立行、说改就改、改出实效。决不可让“热问题”变成“冷问题”,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把“新问题”拖成“老问题”。

  三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反“四风”要不“走过场”,就要抓小、抓细、抓苗头。“祸患常积于忽微”,自我毁灭的起点常常是思想作风上的小问题、小毛病。群众最关注的也是具体问题是否克服改正,并不关心那些不着边际的大话、空话和废话。对于群众而言,“照镜子”也好,“洗洗澡”也罢,都应该落实在涉及民生特别是触及群众利益的一个个具体问题上。反“四风”就应从小事做起,越小的事情越不能放过,注重每一个细节,让各种不良作风“微生物”难以繁殖,让制度的每一个小“齿轮”真正运转起来。

  四要着力开展明查暗访。在中央反“四风”的高压态势下,大多数党员干部能自觉遵守作风建设系列规定,但仍有一些干部积习难改,继续我行我素、花样百出。对这些“四风”问题的新动向,必须及时制止,坚决纠正。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委成立了“一把手”履职督查组、专项整治工作督查组和改作风纠“四风”督查组等三个督查组,目的就是要将明查与暗访结合起来,对“四风”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查处。要在媒体上开通“整改进行时”、“明查暗访曝光台”等栏目。最近,“一把手”履职督查组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各级各部门“一把手”的履职情况进行了督查。今后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

  五要狠抓正反典型。既要树立先进典型,又要查处反面典型。对教育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为民务实清廉典型,要用心挖掘、加强宣传,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对那些顶风作案、违法乱纪的,要点名道姓曝光,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在干部队伍中起到警示作用。

  (三)提升执行力必须健全完善制度,释放制度红利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健全完善的制度是提升执行力的重要保障。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不好,好人就无法充分做好事;制度好了,坏人就无法肆意横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前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规定变成了‘稻草人’,摆在那里没有用”。对中央八项规定,他指出,“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他明确要求,要“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制度一经形成,就要严格遵守”;“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各种行为,使制度真正成为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硬约束,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成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必须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制度,用制度来规范、约束和激励干部的执行行为,正确的决策才能得到强有力的贯彻和落实。

  1.用良好的选人用人制度引导干部提升执行力。孔子《论语·为政》中有句话,“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意思是说,选拔正直的人,罢免那些不正直的人,人民就信服你;选用不正直的人,罢免那些正直的人,人民就不会信服你。关于好干部的标准,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第一条作了明确规定,即“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新条例增加了干部选拔以德为先的原则,重申了党管干部的原则,增加了“动议”的规定,明确了六种不得列为考察对象的情形,规定考察人选要过“纪检关”、“审计关”等等,这都是新时期的干部用人导向。打造一支执行力强的干部队伍,必先营造一种好的用人风气。坚持重用提拔人品正、有办法、干实事、能攻坚的干部,工作才会渐入佳境;反之,如果“溜须拍马之辈”获得任用,“孺子牛”受到冷落,局面就会陷入困境。要把提高执行力和干部选拔使用紧密挂钩,真正把那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好共事、不出事的干部选拔出来,这五种干部总称“五事”干部。想干事,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会干事、干成事,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好共事,就是能够团结共事;不出事,就是严于律己,做到拒腐蚀、永不沾。要真正让善于推动发展、执行力强的干部提拔到重要部门和关键岗位上去。对缺乏责任心、执行力不强、作风不实的干部,坚决进行调整。

  2.用严格的监督问责制度促进干部提升执行力。监督问责是一个反馈、总结、纠错的过程。执行要到位,责任先到位。只有责任落实到了每一个细节当中,才会打造出一流的执行者。通过明确执行者各自的职责分工,将执行的责任分解到每一个人。目标责任确定之后,没有监督问责也会形同虚设。要建立严格的督办机制,加大对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点工作及群众反映意见强烈环节的明查暗访,积极推行群众监督、媒体监督、网络监督、法律监督。新闻媒体要加大力度对重点工程和重点项目全程跟踪报道,对典型的普遍性的问题要集中整治,真正体现督查的严肃性。要加大问责力度,着力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权责不明、有责不负、失责不纠等突出问题。通过问责,既要追究工作失职失误的责任,又要追究不作为、乱作为的“无为”问题。要大胆运用撤、免、停、调、罚等手段,采取明查暗访、公开曝光、组织处理等多种措施,严肃处理少数党员干部不执行、不落实的行为,做到处理一个,警示一批,教育一片。

  3.用科学的考核奖惩制度激励干部提升执行力。考核奖惩制度是指挥棒的问题。提高执行力只靠喊口号无济于事,必须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形成奖勤罚懒的激励机制,完善对各级领导干部执行力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执行与否”、“执行得怎样”要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建立起科学的执行力绩效管理体系,做到有责必问、有错必纠、失职必查、渎职必究,保证政令畅通,推动工作落实。特别是对重大工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民生工程,要建立健全重点工作项目专责制,实行专人挂钩负责,倒排工期,挂图作战,限时办结,全程跟踪督促落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按时高标准完成。我们建立领导干部实绩卡制度,对领导干部实绩进行记实式量化,采取横向和纵向排队,目的就是让干部的进退留转、升降奖惩由实绩决定,让干部感到有动力、有压力、有鞭策、有监督,让干部注意力聚焦到发展的主战场上来。市委常委会要专门听取情况,了解每一个“一把手”的实绩情况,真正体现党管干部的原则。

  (四)提升执行力必须营造干部队伍执行的文化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充分反映中国特色、民族特性、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坚守价值体系,坚守核心价值观,必须发挥文化的作用。执行力的养成,除了制度的制定和监督考核之外,更多的则是在干部队伍中培育执行文化,达成执行共识,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

  1.结果第一。执行既要重过程,更要重结果。结果才是硬道理。没有结果的执行,就是徒劳无功。联想集团主席柳传志曾说:“我不会用言语去回应质疑,我只用具体的结果赢取信任。”讲得口若悬河、天花乱坠都不如结果好看。真正优秀的执行者,不会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之类的话语为自己找借口,因为执行的到位,并不取决于你付出了多少“苦劳”,而在于你的结果是否圆满。

  2.马上就办,办就办好。最好的时机是“马上”。业绩是做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路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所以做出了决策之后,不要等不要靠,要立即行动,行动了就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不行动就百分之百失败。“今日事,今日毕”。要彻底杜绝拖延主义。

  3.做好了,才叫做了。“做了”与“做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本质区别。一个人是不是执行力强,关键就看他是重视“做了”还是重视“做好”;一个组织抓执行是不是抓住了关键,也看它是不是把管理的重心放到“做好”两个字上。做好必须达到三个标准:按时、按质、按量。三者缺一不可。按时就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绝不拖延;按质就是要保证质量,不能偷工减料;按量就是必须达到规定的数量,少一个都不行。要经常反省:我今天干对事了没有?干成事了没有?

  4.干一件成一件。干一件成一件,就是办一件事就像一件事,办一件事就成一件事,要么不干、干就干好。要坚持项目化、责任制、路线图、时间表,构建环环相扣的落实链条,确保落实目标不走样,完成任务无折扣,一件一件抓落实。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学会弹钢琴,分清轻重缓急,把改革的工作一件一件地干起来,把发展的问题一个一个地解决掉。

  5.方方面面圆满。圆满是对一个优秀执行者的最高要求。所谓圆满,就是不仅要做成一件事,还尽力要把事情做得无懈可击,处处无可挑剔,方方面面叫好。要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态度,对工作追求精益求精、好上加好。

  6.坚守底线。《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谓“预”,就是预知、预见、预防、预备。底线思维,是最深入、最彻底、最清醒睿智的“预”。党员干部要强化底线意识,对底线严防死守。木桶的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比如,上项目搞开发,就不能突破环境保护的底线。只有把底线思维筑牢,千方百计“托底”、“守底”、“保底”,把困难和挑战估计得充分一些,把防范措施做得周密一些,才能执行中少走“弯路”、不“跌跤”。

  7.问题导向。马克思说:“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准确地把握并解决这些问题,就会把理论、思想和人类社会大大地向前推进一步。”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把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作为工作的基本要求,增强执行的主动性和针对性。要经常反思、扪心自问:自己对群众亏欠了没有?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了没有?只有“一日三省吾身”,才能“知不足而后进”、“防患于未然”。

  8.责任就是机会。要想执行到位,首先责任到位。责任就是机会,责任就是机遇。责任与机会是成正比的。没有责任就没有机会,责任越大机会越大。谁承担了最大的责任,谁就拥有了最多的机会。拥抱责任就是把握机会,靠近责任才能赢得机会,承担责任才能通向成功。机会总是隐藏在责任的背后。逃避责任的人,看似聪明,实际上是放弃了机会。很多人总是埋怨没有机会,机会太少。主要原因有三种:第一种,没有能力抓住机会,看到机会来了没办法抓住,能力差;第二种,有了机会没有准备,“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第三种,没有认识到责任就是机会,反而认为责任是麻烦。有的人对待上级给的责任,认为麻烦来了,要么躲,要么推,甚至逃避。这种人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少的,工作中“事事被动”、“处处被动”。而有一些人,只要给他布置工作、给他压力和责任,他就感觉到机会来了,不是被动的、消极的去躲避应付,而是主动出击、主动迎战。我们要把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看成机会。教育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把手”的责任,“一把手”既要当指挥员,更要当战斗员,把活动看成是本地本单位改进干部作风的一个机遇,变成干事创业、再上台阶的机遇,当作解决“老大难”问题的机遇。市委常委会已经向全市公开承诺,每个常委班子成员要解决至少一件“老大难”的事情。现在氛围有了,就要抓住机会,利用教育实践活动帮助老百姓解决多年未解决的问题。

  这些都是提升执行力所需要的文化,让大家形成一种共识,干部的自觉力就会提高,思考力、落实力就会增强。

  (五)提升执行力必须发挥领导班子及“一把手”的标杆作用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工作好不好,关键在领导。”执行力是检验领导干部做人、做事、做官的试金石,领导带头是提高执行力的关键。领导干部与一般干部及普通群众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更多的机会干事,有更大、更好的舞台表现自己的才干。各级领导班子及成员要当执行的“领头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领导干部的标杆作用体现在:一是勇于争先。要在思想上争先,目标上争先,速度上争先,标准上争先,坚持“不干则已、干则一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胆地闯,大胆地试,不断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观念、体制、做法,以先人一步的思想观念,高人一筹的胆略气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深入一线。要认真分析本地、本单位落后的原因,仔细对照先进找差距,把发展的压力变为前进的动力。要亲自抓项目、保稳定、促发展,真正做到领导指挥在一线,情况掌握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成效取得在一线。三是改革创新。要以改革的思路突破体制机制的障碍,坚持以创新的精神推动理论创新、观念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引导广大干部保持“躺着想事、坐着议事、站着做事”的干事激情和工作冲动,保持“5+2”、“白+黑”、“晴+雨”的干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敢于扬弃、敢于超越、敢于突破,顺势而为,力求将无望变成有望,将有望变成希望,将希望变成现实,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为永州人民做几件大事,做几件实事,做几件管长远的事、事关全局的事。四是敢于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责,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敢于担当,就是要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敢于碰硬。一个干部的担当、责任,最重要的是敢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要正确对待失误和挫折。干事难免出错,在荣誉面前不争功、在失误面前不推过,是领导干部应有的觉悟和境界。不能功劳都是自己的,失误都是别人的。只要一心为了工作和事业,即使一时遇到一些干扰和非议,但最终会得到公正的评价和群众的口碑。五是接受监督。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面对信息化、透明化社会,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以透明应对透明,自觉接受监督。要始终保持敬畏之心,敬畏法律、敬畏组织、敬畏人民,主动接受多方面评判和全天候监督。要有动真碰硬的精神,对自身存在的问题,不讳疾忌医,敢揭短亮丑,用“向我开炮”的坚定勇气和虚怀若谷、闻过则喜的真诚态度来欢迎各方提出宝贵意见,不要怕听到杂音、意见甚至批评。

  (六)提升执行力必须面向主战场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一个人才能最终成就大器。干部队伍执行力是否有所提升,最终需要靠实践来检验。当前,全市深化改革和建成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突破“三大薄弱环节”、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建设品质活力城市、征地拆迁、分类推进全面小康、加快土地流转、重大矛盾化解等,场场都是“攻坚战”,件件都是“硬骨头”。必须把全市干部队伍的主力引向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要在推进三大突破、突出三项改革、坚持三项优先、抓好三大统筹、兴办六件实事、创国卫、提升软实力、全面小康建设、建设品质活力城市等重大任务上发挥执行力、检验执行力,在攻坚克难的实践中检验干部的能力和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调研,组织干部下基层、接地气,增感情、办实事,带头到困难乡镇、社区、企业去,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沟通思想,发现问题,掌握实情,增进感情。要以披荆斩棘的决心、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永不言退的坚持,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协调各方、统筹推进。

  (七)提升执行力必须严明纪律约束

  党的纪律是党组织和党员在政治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增强执行力的根本保障。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一是要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任何情况下都要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必须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二是要自觉遵守党纪条规。这是党员干部的基本义务。去年,衡阳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破坏选举案。其性质之严重、影响之恶劣,十分罕见。在今年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以较大篇幅讲述该案,将其与党的建设和国家治理体系联系起来。我们一定要吸取衡阳破坏选举案的教训,结合全省开展的“党纪条规教育年”活动,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纪条规教育,切实维护党纪国法的尊严。对违法违纪的,不论牵涉到谁,不论涉及哪一级,该查处的坚决查处,该追究的坚决追究,一视同仁、一抓到底,绝不姑息、绝不手软。三是要坚持廉洁从政。勤政善政能提升执行力,廉洁自律也能提升执行力。领导干部的廉洁表率不仅关乎社会风气的好坏,更关乎执政党的生死存亡、人心向背,同时也关系到当政者自身的威信和自身的执行力。领导干部要自觉做到廉洁勤政,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各项规定,把自己的言行置于党纪国法和组织、群众的监督约束之下,管好自己、管好部门、管好家属;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做到严格自律,重操守、慎交友、淡名利、高追求,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白、生活上正派、工作上清廉。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不断提升执行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来源:永州日报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江永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