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村官带领村民发家致富
中国的农村社会情况复杂,经济发展缓慢,到既复杂又落后的农村当村干部,对于大学生而言,不仅是难得的机会,更是一种历练。只有扎根基层,敢闯、敢试、敢干,舍得吃苦,才能收获宝贵的人生财富,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升素质,茁壮成长。
【现场同期】
这个补苗的时候,要补这种壮一点的,就是让开始死了的能跟上平时的苗,管理时就好管理些,防治这个蜗牛了,买还是买专门杀蜗牛的药好些,效果进度快些……
眼前的这位正忙着跟村民讲解烟苗补种和病虫害防治的小伙子就是卢文达,由于他个子不高,皮肤黝黑,村民们都爱称呼他为“黑人”支书。还没歇住脚,“黑人”支书卢文达就与村干部来到还在犹豫种不种烤烟的高茂云家中,耐心的与讲解烤烟种植的好处。
【同期声】
烤烟毕竟是村子里面的主要产业,也是镇里面的命脉,种烤烟相比种水稻土地利用率还是高很多的,种水稻种一季一亩的谷子也是千多斤,你种烤烟虽然讲辛苦些,但是它一亩烤烟的产量是在2.9到3.1(担)左右,相比起来的话,如果是2.9担每亩的话,一亩也有三千多块钱,除开成本和人工,相比种水稻还是强蛮多的。
水源头村是夏层铺镇名副其实的贫困村,全村1200多人,耕地1472亩,由于该村土质是沙土,村民种植水稻、玉米等农作物,亩产效益只有1000元左右,在了解这情况后,卢文达查资料、跑部门,说服村支两委发展烤烟。由于历史原因以及缺少种植经验,村民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刚从学校走出来的他率先承包了120亩土地,带头种烟,发展烤烟产业。2013年他种的烤烟喜获丰收,纯收入就达到13万元,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2014年种植烤烟450亩,烟叶产量1100多担,仅此一项就使全村人均收入增加1000多元。
2012年从湖南工学院毕业的卢文达,刚踏出校园,还没把毕业证揣热的25岁小伙,从学生到村官两个角色的漂亮转身,赢得了村民们的信任和称赞,也消除了前任支书高瑞彩当时对他的顾虑。
【同期声】水源头村前任支书 高瑞彩
卢文达刚来我这里当村长,我就有点顾虑,他太年轻了,刚毕业,也没有在村子里锻炼,村子里的事情工作比在单位难做些,我也怕他比我还搞得差些。
宽敞的河道,一望无垠的烟田,还有那茁壮成长散发着希望之光的一颗颗小烟苗把水源头村点缀的格外漂亮。如今的水源头村道路越来越宽,村民腰包越来越鼓,日子是越过越红火。
【同期声】 水源头村村民 高茂云
记者:卢文达当了村干部之后对你们村你觉得有什么改变?
高茂云:有两点,第一个就是带动村民种烤烟,收入增加了,在一个是环境卫生搞好了,这条路也修成工了,以前是一个死角。
记者:你觉得你对他的工作满不满意?
高茂云:满意,很满意。
【同期声】水源头村前任支书 高瑞彩
他的工作可以,蛮积极,如果村子里面有问题,他不管是半夜三更好,白天好,马上就来了。
人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杆也能磨成针”卢文达就是用这滴水穿石的毅力,把梦想扎根基层,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兴修村道,带领村民发展产业,一步一步的让昔日贫困村换上了新颜。
【同期声】水源头村支书 卢文达
作为我们90后大学生村官,我们经验不足,阅历又不够,来了这个村子里面对这个村情民意也不了解,但是我们年轻,有活力,朝气蓬勃,敢闯敢做,在了解了村子里面的村情民意以后,我跟村子里面的村支两委商议决定,发展村民烤烟致富,为了打消大家的顾虑,我带领大家种植烤烟,今年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发展了400多亩的烤烟,像我身后这一片,大概有两百多亩的烤烟,根据今年子烤烟这个均价,这个产值将达到一百五十多万,现在村里面的路也修了,基础设施也完善了,产业也带动了,村民们致富的步伐也加快了,我们过上小康生活不在是梦。
梦在脚下,路在前方。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卢文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承诺,当好了群众的服务员带领村民走上了勤劳致富的道路,在农村这片土地上舞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
(周永军)
来源:江永党建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