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江永县十佳星级文明户”蒋年增。尹奋松/摄
图:望着修村道时的记录本蒋年增思绪万千。尹奋松/摄
本网讯(通讯员 谭宏福 邓宏宇)蒋年增,男,瑶族,1942年7月25日出生,1969年5月加入中共党员,1965年至1987年任铜山岭农场河渊大队大队长兼民兵营长,现为铜山岭农场河渊村10组村民。他从村干部的位置上退下来后,退职不褪色,依然尽其所能发挥余热,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村里工作,虽已年过古稀,饱受人生的打击和历练,仍坚强面对生活,具有雷锋同志的“螺丝钉”精神,坚持为村里广大群众做好事、办实事,深受村民的敬仰和爱戴。
为民请命的“闲事佬”
铜山岭农场河渊村距离县城15公里,全村共368户,1627人,村里的主要农作物为生姜、辣椒、红眼芋、水稻,无集体经济来源,2012年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属国家级贫困村。
村里以前通往外界的道路路面狭窄,坑洼不平,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群众出行非常不便。农村税费改革后,村集体就再也无力对该道路进行养护,此路也成为了一条名符其实的“断路”、“烂路”,群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曾经有两位村民突发疾病,因救护车无法通行而延误病情去世。蒋年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交通和水利是制约村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有生之年要帮助村里把路修好”这成为了蒋年增一个最大的愿望。
为尽快改变村里现状,蒋年增忙开了。从让村干部坚定修路决心到召开群众大会征得群众支持;从资金来源到资金管理;从道路规划设计到土地纠纷调整;从施工单位选择到质量监管;从道路立项报告起草到公路竣工验收……蒋年增尽管身患多种疾病却四处奔忙,这条道路上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和汗水。为了让村干部坚定修路的信心和决心,2008年冬天, 蒋年增先后十几次将他们请进家中,与他们谈心,给他们出主意,为他们“打气”,他的家俨然成了村里的办公场所。事后,有人说他吃了咸萝卜,操空心。他对此淡然笑之:只要对村里工作有利,我愿意当这个闲事佬。
为解决修路的资金难题,蒋年增亲自把报告送到县交通局、县财政局等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手中,先后跑县里63次,争取到预拨款十几万元。他积极参加村里召开的群众大会,帮助村支两委做群众的宣传解释工作,并带头捐款1000元。他四处联系,多方奔走,积极寻求在外乡友的支持,募集到修路资金4万多元。他提议村两支委采取“表扬先进、鼓励后进”、“选取群众代表管帐管钱”的办法,用“红绸”张榜公布捐款修路人员名单,激励个别“观望户”、“钉子户”主动捐款。在他的带领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短短10多天时间就募集到修路款20余万元。
在公路建设遇到阻力时,蒋年增亲自出面调解。村里因为修路产生了土地调整问题,拖着病体的他拄着拐杖4次到现场做解释工作,土地问题最终得到了解决;道路施工不久发生了一起安全事故,当时正在县城住院的他,得知消息后,立即电话联系双方当事人,最终达成一致,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施工过程中,为了防止工地材料丢失,他驻守在施工工地上整整53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蒋年增的热心参与和倾力协助下,2010年1月,河渊村总长9.8公里、宽4米,耗资90余万元的通村道水泥路终于建成通车了。过春节时,看着家家户户从城里开回来的几十辆小车,蒋年增开心地笑了……
干群连心的“架桥人”
2008年9月,蒋年增的一个侄儿,拒不履行村民义务,还与村干部对着干,在群众中造成了恶劣影响。他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把其侄儿和村里的“三大头”请到家中,当着村干部的面对他的晚辈进行了说服教育,最终侄儿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履行了村民义务。通过此次教育后,他的侄儿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但积极协调配合村干部开展工作,还主动帮助村干部做群众的思想工作。
2009年6月,他得知河渊村的村干部“貌合心不和”、“打肚皮官司”、“不能形成工作合力”等情况后,身患重病的他电话通知该村的支书主任、文书、村委委员和计生指导员四人到他家中座谈,与他们开了一个特别的民主生活会,让大家敞开心扉畅谈聊天,点评他们各自的优点,指出他们存在的不足,最终促使他们相互间消除了隔阂,形成了共识,凝聚了力量。
蒋年增就是一个爱管闲事的人。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可他却很愿意帮助左邻右舍解决家庭纠纷, 由于他德高望重,威信高,先后多次协调解决了群众反映上来的关于夫妻不和、婆媳关系紧张等家庭矛盾。看到这些家庭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与祥和,每每说到这里,蒋年增很有一种欣慰感。“让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谋发展,是我最大的快乐”面对记者,他如是说。
助人为乐的“热心人”
蒋年增1961年结婚,因性格不和,1963年与妻子离婚,之后一直未娶,一生无子女。一谈到他,铜山岭农场的职工、河渊村的村民以及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不由自主的竖起了大拇指“他把一生全部献给了河渊村,自己却一无所有”。
“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心系村里发展,热心公益事业。”是他的座右铭。是啊,蒋年增同志是一个勇于奉献的人。在农村一线工作战斗了几十年,退居二线后,他退职不退心,一直心系村里发展和公益事业,仍孜孜不倦的关心支持村里工作。当农业生产出现旱情时,他首当其冲,带领群众修水轮泵,疏通排水渠,积极引水抗旱;当遭遇百年冰雪灾害时,他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带头铲冰除雪,为群众疏通出行道路,向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当动物防疫部门需要防疫监控信息员时,他主动担当义务防疫监控信息员,而且一干就是多年;在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他勇当排头兵,挨家挨户去做工作……
蒋年增就是这样一个人,为村民做了多少好事,谁也说不清,他退休不褪色,农村献余热,不计名利,默默奉献,甘愿做一颗永不生锈的“镙丝钉”。
来源:江永文明网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