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由“门外汉”变为“业务通”

来源:江永文明网 编辑:redcloud 2015-12-02 11:31:16
—分享—

 

  图:“十佳爱岗敬业标兵”朱文君。

  

 

  图:详细记录群众反映情况。

  本网讯(通讯员 谭宏福)  朱文君,女,44岁,党员,2004年通过考试进入社区工作。她原是供销部门下岗的一个平凡女工,对社区工作不了解,但她是一个不服输的女人,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由“门外汉”变成了“业务通”。

  保先教育,破产改制企业党员找到了“家”

  2005年6月,朱文君刚进社区工作不到一年,全县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的“保先教育”活动,麒麟社区集有商业、供销、经委三大部门破产改制十几个企业,当时他们手里只有党员花名册,没有其它任何联系方式,朱文君本人还只是个预备党员。在这种情况下,她与潇蒲镇的联系领导,不管白天黑夜,不分休息上班,克服重重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终于摸清了底子,使百分之九十的党员找到了“家”。

  在“保先教育”活动中,朱文君每天到社区居民家中走访,工作相当辛苦,但从此对社区工作有了大致的了解,也认识了许多社区居民,为以后的社区工作打下了基础。但社区工作不是仅了解就能干好的工作,她觉得自己原来是政策的咨询者,而现在必须做政策的说明者、解读者,为了使自己做个合格的社区干部,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各种业务知识,向老居委会干部请教,争取一切学习的机会,掌握社区干部必备的知识。

  深入走访,为社区生活困难老人解难

  为尽快熟悉社区情况,了解民情、民意,朱文君经常到木材公司、江永糖厂等下岗工人多的居民区进行入户走访,与居民谈心。看到老人钟兰秀患有风湿病生活行动困难,脑瘫者罗远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她及时向县残联说明情况,为他们申请了轮椅,并向钟兰秀老人送上过冬的棉衣、棉鞋,每次钟兰秀都会用她那似懂非懂的祁阳话对朱文君说“你真是好妹子”。为罗远征向县总工会争取到困难救助金。同时还了解到抗美援朝老兵老党员刘道明家有个患精神病的女儿,酒厂有个省劳模遗孀等等,依照他们的实际情况,根据相关文件精神,逐一为他们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了解到老居委会干部谢贞兰没有退休费,她问明原因,回到社区后,向主管社区的镇领导及民政部门汇报了谢贞兰老人的情况,2011年6月谢贞兰老支书终于领到了属于她的退休费。

  为了准确掌握本社区困难居民的具体情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的原则,朱文君及社区低保专干时常入户调查摸底。像双目失明者欧阳开清,就是他们在入户调查时,向有关居民及单位走访,了解到他是符合低保条件的。按程序社区为其办理了低保手续。使他一个双目失明者终于淋浴到党的温暖;“空巢老人”曾壬姣的赡养问题,根据居民反映,了解到老人曾壬姣是个再婚丧偶老人,她的赡养问题复杂,牵涉到原本不相关、没有血缘关系的几个子女,而且他们各住一方,联系很不方便。在这种情况,社区干部四处奔走,多方联络,终于联系上了她的儿女们,经过社区干部苦口婆心劝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陈之以法。最后几个子女在社区干部、居民代表、亲朋好友的见证下,达成了赡养协议,解决了曾壬姣老人的赡养问题。

  细致工作,让广大社区居民知法懂法

  朱文君时常跟社区其他工作人员说,我们社区工作就是微笑工作,在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微笑服务。使广大居民在社区有家的感觉。例如老党员沈平、刘道明等因单位改制到社区时原组织没有通知他们,他们心里积有怨气,几年来都没有缴纳党费,社区党组织多次上门拜访,耐心解释社区目前的实际困难,请他们凉解社区工作不到的地方,去年7月,他们终于思想通了,向党组织缴纳了几年来欠缴的党费,发挥老党员的模范作用。

  在公、检、法、司大走访、大深入活动中,通过召开居民恳谈会、进家入户、走街串巷等形式了解民情,发放各种法律宣传资料、上门宣传法律知识、解答各种法律疑问等方法,使广大居民知法、懂法,同时根据情况处理好了何建才、杨次星的执行遗留问题。

  坚守岗位,最终由“门外汉”变为“业务通”

  认识朱文君的人都说,“她天生就是一个社区工作者。”

  不错,自2004年朱文君进入社区工作以来,她热爱本职工作,始终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勤勉敬业,不惧困难,任劳任怨,尽职尽责,从不争名夺利,不计较个人得失,以真情凝聚人心,用大爱拉近距离,始终把社区居民的冷暖疾苦挂在心头,全心全意为居民民服务。她在思想上、政治上、业务上不断地完善自己,把社区工作中的苦累转变成“苦中有乐”,并且乐在其中。她由一个不懂社区工作的“门外汉”到一个祥知社区工作的“业务通”,得到党委政府的肯定,先后多次荣获省、市、县优秀社区干部,今年4月又被江永县委授予“十佳爱岗敬业标兵”称号。

来源:江永文明网

编辑:redcloud

阅读下一篇

返回江永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