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永融媒8月4日讯(记者 陈丽华)近年来,江永县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通过检察公益诉讼与跨部门联动机制,构建“惩治犯罪—公益诉讼—生态修复”全链条生态治理模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在粗石江镇矮寨村,由生态修复费用打造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牌格外醒目,村民们正在图文并茂的展板前辨认各类野生动植物。工作人员一边向村民讲解保护知识,一边查看新安装的宣传牌。
矮寨村民陈历旭说:“自从立起这块宣传牌,进山就像带上了‘活地图’,以前叫不出名的动植物现在一眼就能认,连哪些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也心里有数,方便又涨知识!”
过去,生态案件常“一罚了之”,震慑效果有限。如今,通过公益诉讼,违法者不仅承担法律责任,还要履行修复义务,而缴纳的生态修复费用则用于公益宣传和生态修复,实现了“惩戒+修复+教育”的综合治理效果。
粗石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明霞表示:“公益宣传把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和违法后果送进了千家万户,如今乱砍滥伐、非法捕猎的现象已大幅减少。”
在松柏瑶族乡生态修复现场,村民们正有序开展油茶、木荷等经济林木的日常管护工作,工作人员则穿梭其间查看补植复绿情况。这片利用企业生态补偿金打造的修复区,既恢复了受损林地植被,又构建起了防火隔离带,同时带动村民增收。
附近村民呼社国笑言:“昔日荒坡,今朝茶海,绿油油的茶树成了我们的‘绿色银行’,钱包跟着一起鼓了!”
江永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黄红华表示:“以检察建议开路、公益诉讼发力,把生态修复落到实处,把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让破坏者变修复者,让群众成受益者。”
据统计,近三年来,江永县人民检察院已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9 件,生态修复成绩显著。下一步,江永县将持续深化“执法+修复+宣传”模式,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公益诉讼力度,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来源:江永新闻网
作者:陈丽华
编辑:尹奋松
本文为江永新闻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